Page 332 - 曲靖市扶贫志(1978-2020)
P. 332
(1978—2020)
第五章 产业就业扶贫
第一节 种植业
一 粮食生产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地委、行署面对全区农村贫困人口基数大、农村人
口基本全部为贫困人口等情况,根据中央和省委制定的政策,逐步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调动群众生产积极性,贯彻执行“绝不放松粮
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方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作为农业
生产当中最基础、涉及面最广的种植业首先被激发出生产活力,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经
济作物迅速发展,带动农村经济进入第二个发展高峰期,所有农民面临的温饱问题逐步
找到解决的突破口。1978年,全区粮食播种700多万亩,产粮11.09亿千克。其中,水稻
播种面积超100万亩,产量2.70亿千克左右;玉米播种182.72万亩,总产4.34亿千克;马
铃薯种植面积约108万亩,产量约18亿千克。
1979—1984年,全区先后试行和推广包产到组、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
成集体统一经营与家庭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初步改变“以粮为纲”单一经
营局面,推广现代农业科技,粮食和经济作物得到较快发展。1980年,全区播种粮食
585.61万亩,产粮11.69亿千克。至1983年底,全区农村土地基本实现家庭承包,保障农
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粮
食自给有余,解决了全区人民群众吃饭问题,特别是广大农村,困扰多年的基本口粮得
到解决,为扶贫开发提供有力保障。
1985—1992年,全区粮经产业获得初步发展,种植业结构开展探索调整,实施粮食
综合试验示范、以工代赈农田建设,农业生产发展进一步提速。1985年,全区播种粮食
564.81万亩,产粮13.44亿千克。从1986年开始,根据中央和省的统一部署,在全区开
展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大规模扶贫开发,通过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
善基本生产条件,帮助农民发展种养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其间,为推动产业扶贫,
地区行署始建扶贫开发机构,与农业部门协调,逐步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探索通过种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