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3 - 曲靖市扶贫志(1978-2020)
P. 333
第五章 产业就业扶贫
植业发展实现贫困户脱贫。1990年,全区粮食总产量15.22亿千克。1991年,地委、行
署总结粮食生产经验教训,提出“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实施高稳产农田
建设、粮食自给工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和种子工程等重点农业开发工程,恢复粮食生
产,通过增加投入、改革耕作制度、扩大复种面积和依靠现代科技等举措,全年粮食产
量再创新高,达16.09亿千克,进一步夯实农村温饱基础。自1991年以后,因种植业结构
调整、城市建设、交通建设等因素,农作物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日趋减少、单产增加。
1993年,地委、行署下发《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通知》,在稳定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逐步增加农业投入,实施科技增粮措施,促进粮食增收。1995
年,全区农业“八五”计划顺利实施,地委、行署提出实施“菜篮子工程”,推动种
植业结构调整,烤烟、蔬菜、水果、蚕桑发展迅速。粮、经作物结构比从1990年70.4︰
14.9调整到62.4︰21.4;种植业产值48.52亿元,与1985年7.86亿元相比增长517.5%;同
年,全区播种粮食655.31万亩,产粮17.21亿千克;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85年的312元增
至1004元。同时,农业机械化和农产品深加工也得到较快发展。至1997年,经过近20年
的改革,全市农村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逐步放开农产
品价格,解放农村生产力。农业总产值以年均5.6%的速度递增,粮食产量连续几年创历
史最高水平。
1997年5月曲靖撤地设市后,全市辖7个县1个市1个区122个乡(镇)1555个村
(办),总人口529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466.73万人,占总人口的88.2%,农村劳动力
266.37万人,贫困人口54.42万人;有耕地面积1140.99万亩(灌溉水田163.03万亩、望天
田18.57万亩、旱地945.83万亩、水浇地7.81万亩、菜地5.74万亩),人均耕地2.14亩,建
成高稳产农田338万亩。全年总播种面积1150.91万亩,粮食播种面积725.75万亩,粮食
总产量18.66亿千克,粮食单产256.50千克/亩,人均占有粮食352.7千克;农民人均纯收
入1338元,比1978年增长9倍。1998年,市委、市政府将马铃薯生产作为全市农村经济
的主导产业来抓,先后引进润凯、宣威鑫海等马铃薯加工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1亿元,
带动10余万农户增收。
“十五”期间(2001—2005年),全市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兴起、发展、壮大,订
单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迅猛发展,推动农作物品种、品质和产业结构调整。扶贫
开发工作也走向深入,产业扶贫工作逐步发展。2005年,全市总人口587.45万人,其中
农业人口514.16万人,占87.52%。总耕地面积418.35万亩,人均农业人口占有耕地0.75
亩。粮食总产从1978年的11.09亿千克增至20.20亿千克,人均粮食从303千克增至381千
克,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29元增至2078元,增加16.10倍。粮食、经济作物与其他作物比
调整为60.7∶25∶14.3,与2000年相比,粮食作物下降1.9%,经济作物上升2.45%,粮食
总产比2000年增产9300万千克,增加4.83%。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全市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确保农民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