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8 - 曲靖市扶贫志(1978-2020)
P. 338
(1978—2020)
园31个,200亩以上的102个。全区水果种植面积达30万亩,其中苹果种植面积16.9万余
亩、463万余株,当年产量245万千克。
1988—1990年,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坚持“适当规模、集中发展、建设基地”的指
导思想,促进桑蚕产业发展,桑园面积由1985年的28959亩恢复发展到1990年的30917
亩,增加1948亩,增长6.7%。1988—1989年,全区蚕茧产量连续两年增长20%,1990
年全区养蚕53645张,产茧157万千克,相当于1965—1985年蚕茧总产量,平均亩桑产
茧50千克,比“六五”时期提高23.5千克,增长88.7%。特别是陆良平均亩桑产茧89.15
千克,接近全国先进蚕区水平。1990年全区蚕桑工农业总产值6886.3万元,农业总收入
1798.2万元(副产物收入78.4万元),平均亩桑创造工农业产值2197元,陆良亩桑创造
工农业产值达2653万元。
1993年,地委、行署提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着力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引
导农民增收致富,逐步解决极度贫困问题。当年经济作物面积突破203.5万亩,1995年达
到221.5万亩。烤烟、油料与蔬菜之比为76.40∶10.75∶13.85。1993年,地区农科所小面
积试种鲜花,当年下半年产唐菖蒲、映香玉、香石竹、切花菊2000多支。之后,地委、
行署把花卉作为新的增长点来培育,在政策上给予优惠,资金上大力扶持,使曲靖花卉
产业迅速崛起,1996年私营企业云南何氏花卉有限公司成立,建成基地100亩,其中陆
良基地达60亩。
90年代中期后,全市在魔芋生产发展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农民增
收为目标,科技为支撑,增加效益为核心,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做
强龙头、做大基地、做优产品,加速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龙头企业建
基地,基地连协会,协会带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魔芋产业发展较快,并成为全市
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其中富源县发展面积最大,并将魔芋作为富源县“一县一业”来打
造,魔芋产业在富源县脱贫攻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全县11个乡镇均有布局,带贫
益贫作用发挥较好。全市常年魔芋种植面积、产量、加工能力均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成为全国魔芋种植和生产加工的重要基地之一。1998年,全市魔芋产值501.4万元,2002
年达7200万元,累增6698.6万元,5年内平均每年增加产值1339.72万元。“九五”时
期,陆良、马龙被列为全省早熟苹果基地,师宗列为梨基地县。水果产业被市委、市政
府作为曲靖后续支柱产业之一。1997年,通过专项调查,全区水果面积29.07万亩,果树
1623.20万株,产量5951.20万千克。树种有苹果、梨、桃、石榴、葡萄、花红、柿子、
柑橘、杏、李、猕猴桃等。为适应种植业结构调整,利用土地、劳力、资源、区位、技
术等生产力要素优势,推动果树生产面向商品化、专业化转变,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栽培
技术。到2000年,全市水果面积达29.67万亩,总产5409.71万千克。1978—1998年的20
年间,全区生姜生产的发展比较缓慢,面积和产量虽有所增加,但增幅不大,1998年前
来参加交易的除本省师宗、富源、丘北外,广西、贵州等周边地区的产品也成批运来参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