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7 - 曲靖市扶贫志(1978-2020)
P. 347
第五章 产业就业扶贫
企业”“20佳创新企业”,“云姜”姜粉、“广汇”马铃薯、“佳沃”蓝莓、“龙津”
灯盏细辛、“云淀”马铃薯淀粉、“陆尚”杏鲍菇、“云沃坤”青花菜先后被评为云南
省“10大名品”;陆良、宣威被列为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麒麟、罗平被列为全省
“一县一业”特色县,沾益中药材、师宗热区水果、富源魔芋、会泽马铃薯等“一县一
业”加快推进,师宗科白村薏仁、罗平板桥小黄姜、会泽待补夏季草莓等11个村镇获全
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全市已实现特色产业对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
户全覆盖,初步建成“短能脱贫、长能致富”的扶贫产业集群。
第二节 养殖业
一 畜禽养殖
20世纪70年代前,曲靖地区畜禽养殖以大队、生产队集体大办养猪场、养牛场、养
羊场、养兔场进行饲养;肉食以猪、羊、禽为主,牛、马、驴、骡主要是解决运输和
耕作畜力。在发展模式上,主要以农户散养为主,且饲养数量较少,畜牧业生产发展
缓慢,市场肉食供应紧缺,肉食品供应尚不能自给。1978年,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推
进,全区畜牧饲养政策有所放宽,在积极发展集体养畜的同时,鼓励农户饲养猪、禽、
兔不限,畜牧业开始步入正轨,年末全区大小牲畜存栏391.92万头(匹、只),畜牧业
产值9972万元,畜牧业收入1252万元。至1983年,全区肉猪出栏首次突破100万头,达
到108.06万头,出栏率达到54.09%,畜牧业产值2.5亿元,畜牧业收入1.78亿元。1983年
6月、1985年1月、1987年2月,国家分别取消牛羊、生猪、禽蛋的统购派购政策,畜牧
业生产及经营体制发生重大转折,生产力得到解放,农户饲养畜禽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畜牧业生产得到蓬勃发展。1988—1991年,通过曲靖、宣威、陆良、富源、会泽、寻甸
6个省列商品猪基地及猪、牛、羊养殖综合示范区的建设,“种、料、防、管、训”畜
牧兽医实用配套技术得到深入推广普及,畜牧兽医科技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畜牧业生
产实现快速发展。到1994年,全区肉猪出栏突破200万头,达到213.46万头,出栏率达
到65.54%,肉牛出栏4.79万头,肉羊出栏17.38万只,肉禽出栏243.32万只,畜牧业产值
15.08亿元,畜牧业收入10亿元。
1997年,曲靖撤地设市,畜牧业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畜禽品种改良、饲草饲料开
发、动物疫病防治、畜牧科技培训、畜牧兽医执法、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全市畜牧业
得到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年内肉猪出栏突破300万头,达到304.96万头,肉牛出栏
9.65万头,肉羊出栏26.26万只,肉禽出栏334.01万只;人均占有肉蛋奶60.14千克,畜牧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