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5 - 曲靖市扶贫志(1978-2020)
P. 385

第五章 产业就业扶贫



               实现贫困户与“大市场”对接,解决贫困户无能力生产、产品“卖难”的问题。如麒麟
               区茨营乡堂生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会泽县待补镇365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宣威市民

               稳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一批村集体(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以集体资金为
               主导发展种养业,资金折股量化到贫困户,每年实行按股分红,贫困户享分红、租金、
               务工等多重收益。陆良县挖宝生态养殖合作社、会泽县火红乡三甲种植养殖专业合作

               社、师宗县槟发黑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联结,激发贫
               困户通过自力更生发展产业脱贫的内生动力。全市新型经营主体带贫典型不断涌现,

               2018年,罗平恒鑫牧业被表彰为全省“扶贫明星企业”,德盛春雨生态农业合作社、芭
               蕉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万兴隆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会泽万户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负责人被表彰为全省“社会扶贫模范”。








                                               第八节 就业扶贫





                   一 政策措施

                   20世纪80年代,曲靖地区农村人口就业绝大多数以务农为主。随着国家就业政策的
               逐渐完善,全地区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协调发展城乡经济等,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流

               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有效增加农村劳动力工资性收入。
                   1990年,地区行署颁布《关于加强城镇社会劳动力就业管理的暂行规定》,要求各

               地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因地制宜发展林牧副渔业,办好乡镇企
               业,开展多种服务业,搞

               好农村建设,使农村富余
               劳动力就地消化和转移。

                   1995年,地区行署劳
               动局制发《曲靖行署劳动
               局劳务输出意见》,明确

               劳务输出的实现方式、措
               施、途径,促进农村剩

               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
               收入。

                   2004年,市政府制发
               《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1997年11月2日,曲靖地区农村扶贫电工培训班举行开学典礼




                                                                                                           259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