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6 - 曲靖市扶贫志(1978-2020)
P. 446

(1978—2020)



            建立群众自治的红白理事会。1987—1989年,全区建立自治红白理事会629个(仅宣威
            县就成立423个),推广了宣威农村移风易俗教育“四提倡四反对”(提倡艰苦奋斗反

            对铺张浪费;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索要彩礼、大操大办;提倡科学文明,反对
            封建迷信;提倡健康的文化娱乐,反对聚众赌博恶习)的经验。截至1989年底,全区在农村
            成立移风易俗理事会669个(其中乡级59个),对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1990年,全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两个文
            明一起抓的基本方针,依照《云南省文明单位建设管理条例》,进一步完善了考核标准

            细则,推行了干部“双岗责任制”,对创建村镇实行量化考评,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
            展,全区村镇开展创建活动6111个,占应开展的31.88%。
                 1992—1998年,全市广泛开展“走致富路、创小康、建文明村”活动。全市确定省

            市县级精神文明建设示范乡镇9个、示范村112个,乡镇级文明村建设示范点288个。全
            市共有各类精神文明示范点共1040个,其中村584个。1999年6月,按照“巩固、提高、

            延伸、辐射”的思路,市委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评
            活动的通知》《曲靖市十星级文明户创评试点方案》,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把贯彻党的路

            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邻里团结、家庭和睦、环境卫生等方方面面的问
            题融为10个方面,着眼培养“四有”新型农民,以群众脱贫致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目

            的,创评“五爱星、法纪星、致富星、计生星、科技星、文教星、新风星、义务星、团
            结星、卫生星”,持续激发人民群众的文明创建主体意识。1999—2002年,全市共创评
            十星级文明户101.7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83.5%。通过该活动的以评促建,全市农村

            地区生活环境普遍得到改善,农村村容村貌持续提升。
                 2003年,全市组织开展“群星文明工程”创建活动,将文明创建延伸到农村建设个

            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翌年,全市共评选表彰100户“十星文明标兵户”,其中以沾益
            县白水镇、麒麟区珠街乡墩子村较为典型。

                 2005—2007年,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三村四化”建设,进一步拓展深化群
            星文明工程,深入开展以“讲文明、树新风、除陋习”为主题的文明精神教育活动,大

            力普及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科学知识、医疗卫生和健康知识,用宣传画、文艺节
            目、墙体文化、民间谚语等丰富多彩的载体深入开展“三义”“三观”“三德”教育,
            大力推广“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农村老协会”“农村助残会”“文明公民学

            校”“文明公约”“村规民约”等做法,加快农村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崇尚健康
            文明的生活方式。马龙县纳章镇、麒麟区珠街乡墩子村、沾益县白水镇、宣威市宛水街

            道办事处祯祥村委会在2005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会上受到表彰奖励。
                 2008年,以“866”扶贫攻坚建设为动力,在首批162个贫困村委会普遍开展了“十

            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文明风尚进一步树立。翌年,全市结合
            小康示范建设、百村十乡整体推进新要求,组织实施村落文化工程建设工程,有效夯实




           32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449   450   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