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1 - 曲靖市扶贫志(1978-2020)
P. 441
第六章 教科文扶贫
新风,补齐农村贫困群众精神文化短板,增强脱贫致富信心提供了智力支持。
(三)文化服务下乡
1982年,全区各级文化团(队)、剧团、电影放映队、图书馆、文化馆等单位主动
深入基层,每年用3~4个月时间到农村演出,实施“送书下乡”“送戏下乡”“送影下
乡”,为当地的贫困群众带去精神文化食粮,丰富精神文化生活。1995年,全区贯彻落
实“万村书库”工程,向贫困地区投资5.7万元,购买570套共5.7万册科技文化书籍,
帮助570个村公所(办事处)建立“万村书库”,为贫困山区群众解决读书用书难的问
题。师宗县在各村办建立“万村书库”,广大农民群众在读书用书中写出体会文章116
篇,其中6篇刊登在《人民日报》上。“万村书库”成为农村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传
播先进文化和推动农民群众自觉学习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
1997—2000年,全区逐年举办“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年均送戏下乡600余场,
送书下乡2万余册,诊治病人3万多人次,培训乡村卫生员500多人次,举办农函大培训
班130多期,为贫困群众送去急需的科技文化知识和卫生服务。2001年,全市将“三下
乡”活动变成“常下乡”。2005年,全市把“三下乡”活动拓展为“四下乡”,探索以
开展文化、卫生、科技、法律“四下乡”服务活动的长效机制,每年有500多名工作者
120多支小分队深入350个村委会,平均在农村服务时间不少于200天,年开展活动4200
余场次,做到科技送田间、医生送农家、戏台搭村头、法律下基层。
2012—2020年,全市扶贫开发工作进入精准扶贫阶段后,为服务脱贫攻坚大局,
市级文化部门在全市持续开展“四下乡”活动。“四下乡”活动紧跟脱贫攻坚的进程和
群众的需求,按照“一乡一案、一村一需”原则,把服务活动和服务内容明细化、精准
化。科技小分队把“常下乡”与“小康科技示范村”建设结合起来,实施农村科技入户
工程示范;文化小分队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开展“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社科工作者围绕贫困群众关心
的热点问题,开展“社科普及
周”“理论面对面”主题活动,
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宣讲民生
政策,诠释科学理论,回答群众
关切,解答思想疑惑;卫生服务
队组织健康知识讲座、宣传文明
健康生活方式和提供重病健康服
务,提高农民群众的卫生健康素
养;法律小分队深入农村,通过
设置法律服务咨询台、发放法
2017年11月27日,曲靖市扶贫剧目《扶贫长歌 惠泽百
治宣传资料、组织律师开展法 姓》展演现场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