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5 - 曲靖市扶贫志(1978-2020)
P. 435

第六章  教科文扶贫



                   2003年,为解决农村文化活动室运营管理差、生存能力弱的问题,满足群众增长的
               文化需求,全市开始探索发展农村文化户试点。农村文化户的发展采取以奖代补形式,

               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充分利用自己的房舍、庭院等文化资源,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积极健
               康有益的文化活动。2004年3月,曲靖市组织召开全市农村文化工作现场会,表彰奖励
               农村文化户209户,推动农村文化户走上依托市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

               新路子。
                   2005年,曲靖市农村文化户户数增加到1140多户,具有一定规模的达到400余户。

                   2007年,全市农村文化户发展到1510户,其中文艺表演类903户,实现总产值8000
               多万元,一批发展稳固、效益突出的优秀农村文化户,成为新形势下农村文化建设和农
               村文化扶贫的主力军。

                   2011年,师宗县对新组建的符合补助条件的15户农村文化户给予每户4000元的补
               助,并颁发师宗县农村文化户证明书。

                   2018年,全市共有从事和经营文艺演出、影视制作、影视放映、根雕、奇石、摄影
               等文化行业的农村文化户近1800户,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年开展活动20余万次,年产

               生经济效益近1.5亿元,其中年经营收入15万元以上的有172户。
                   2020年,全市部分农村文化户发展成为独资公司、股份制民营艺术团,农村文化户

               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四)农村广播电视
                   “村村通”工程 2008年,为有效解决广大农村地区人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

               难的问题,全市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作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有
               农村居民50户以上、已通电未通广播电视的“盲村”启动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十一五”末,全市完成村村通工程建设的自然村共5961个,其中富源县733个、师宗
               县614个、会泽县508个、马龙县416个、宣威市1883个、沾益县275个、陆良县235个、

               罗平县855个、麒麟区442个,共安装直播卫星接收设备151532套,惠及农村地区人民群
               众约45万人。

                   2012年5月,曲靖市正式启动“十二五”期间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2015年,市
               广电局联合第三方构建全市直播卫星接收器售后服务体系,并在农村地区建立110个售后
               服务网点,为农户提供维修服务,确保村村通工程长期通、优质通。至2017年,全市完成

               广播电视“盲村”村村通建设任务的自然村共7325个,其中宣威市949个、沾益区539个、
               陆良县42个、罗平县299个、麒麟区80个、马龙县69个、会泽县3822个、师宗县322个、富

               源县1161个,共安装203016套直播卫星接收设备,惠及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约60万人。
                   至2020年,全市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1139.47万元,其中中央补

               助资金5335万元、省级补助资金3845.25万元、市级配套资金1288.8万元、县级配套资金
               420.42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50万元,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盲区全面消除。




                                                                                                           30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