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8 - 曲靖市扶贫志(1978-2020)
P. 438

(1978—2020)



            市级相关部门联合举办曲靖市农村文化户业务骨干培训班,全市农村文化户80余名代表
            参加为期7天的培训,培训以群众文化理论知识、小品舞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为主要内

            容。2014年12月,在师宗县举办文化户舞蹈培训班,全市80余户农村文化户骨干参加培
            训,实地参观了师宗县龙庆乡农村文化户并进行学习交流。2016年,市文联邀请著名音
            乐艺术家深入沾益区珠江源、马龙县咨卡村、麒麟区沿江乡等地,为当地农民群众开展

            文艺服务活动指导。
                 2017—2020年,全市继续加大对农村业余文化队伍培训力度,采取跟踪培训、上门

            培训等创新培训模式,培训工作取得良好成效,贫困地区文化服务形式不断丰富、文化
            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


                 三 文化产业发展

                 (一)农村演艺产业

                 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经过近20年的发展,全区文化产业初具规模。2000年以
            后,曲靖市依托农村文化户(文化联合体),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演艺活动,加快农村

            文化演艺事业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进程。2005年,全市全力扶持农村文化户,演艺
            产业年经营产值达到1300万元。2011—2014年,曲靖市采取“政府扶持、部门指导、

            群众自办、市场运作”的办法,不断推进以农村文化户为主的农村演艺产业发展。2012
            年,曲靖市组织小蒲箩、沙画、吞口、刺绣、五花饭、手工斑铜铜器等本地特有的文化
            产品和农村文化户(演出队)参加上海博览会、文化创意周、福宝乡村艺术节等活动。

            2014年,全市农村文化户发展到1800多户,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师宗龙庆故乡情艺术
            团、竹基文化产业协会等5家农村文化户被表彰为“云南省农村文化产业先进典型”,

            曲靖市农村发展模式参加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经验交流,入选“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案例
            100例”。师宗龙庆故乡情艺术团2014年演出近260场,团员每月收入2000~5000元。

            2017年,罗平县腊山街道“舞之魂”艺术团、“那色普”文艺队获扶持农民演出团体三
            年行动计划补助资金4万元,用于音响、灯光、服装等设施设备的购买和新剧目的编排

            等,全年共开展各类演出活动515场,总收入约147万元,纯收入约45万元。2018年,全
            市农村文化户年经营收入近1.5亿元,其中年经营收入15万元以上的有172户,竹基乡46
            户文化户解决了1500余人的就业问题;陆良县马街镇“牡丹艺术团”,拥有2部演出车

            辆、上百种道具和高级音响,演员20多人,全团年收入超过40万元。曲靖市农村文化户
            成为农村文化市场的重要队伍,其中一部分发展成为独资公司、股份制民营艺术团,农

            村演艺产业逐步走向市场。
                 (二)其他文化产业

                 2012年,曲靖市不断延长和拓展贫困地区农村文化产业链,围绕文化产品深加工、
            文化科普教育、文化旅游观光等产业,进一步推动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2014—




           31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