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0 - 曲靖市扶贫志(1978-2020)
P. 140
(1978—2020)
一指挥、高效协调、精准落实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得到充分体现,贫困地区基层干部
展现出较强的战斗力,驻村工作队就地变身防“疫”队、战“疫”队,为实现“战疫战
贫”双胜利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实现双赢。全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
理念,坚持增绿与增收、生态与生计并重,在一个战场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保护两场战
役。聚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聘用生态护林员1.7万人参与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管护,
通过生态扶贫带动2.28万个贫困家庭7.3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有效解决深度贫困山
区群众就业无门、增收无路、脱贫乏力的突出问题,加大了生态保护力度。2020年,全
市森林覆盖率达50%,较2015年增加6.7个百分点。坚持不懈推进贫困地区石漠化治理、
生态修复,利用退耕还林等项目对易地搬迁迁出地大力发展花椒、石榴、沃柑、猕猴
桃、柠檬等特色产业,初步建成一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特色经济林基地,厚植
起脱贫攻坚生态底色,带动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经营性收入,绿水青山逐渐变成群众
致富奔小康的金山银山。
六
在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战中,曲靖市创造了一批可推广学习和复制的经验,“三联三
争”“五面红旗”“爱心超市”等曲靖模式得到省委领导的肯定,得到国务院扶贫办认可
和推广,项目库建设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走出了一条具有曲靖特色的扶贫开发路子。
“三联三争”:自2018年开始,全市建立了“平台联建、资源联合、利益联结,基
层支部争红旗、党员干部争标兵、农民群众争积分”的“三联三争”机制。“三联三
争”机制将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到脱贫攻坚的每个环节,极大地破解了产业扶贫、就业
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组织化程度不高的难题,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的充分肯定。
“五面红旗”:为真正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落实脱贫举措、带领群众致富、
促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曲靖市针对基层党组织引领能力不强、村组干部干劲不
足等问题,自2018年开始在全市所有村(社区)中开展“红旗村(社区)”推选活动,
以提升基层党支部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聚焦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
高“三个组织化”程度、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等工作,设立
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文明和谐5面红旗,明确实
干导向,亮出争创标准,定好奖惩规则,每半年评选一次,实行定期复审、动态管理,
通过争创带领村(社区)党组织、村组干部、广大群众同向发力,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
员干部争当先进、争当标兵,在基层一线形成“组织号召干、领导带头干、党员争着
干、干部领着干、群众赛着干”的生动局面,推动基层党建和各项工作整体上水平、上
台阶。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