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5 - 曲靖市扶贫志(1978-2020)
P. 375
第五章 产业就业扶贫
道路维护员、保洁员、治安管理员、护林防火员、照料护理员、信息管理员等,开展小型
公益事业,如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等,设立奖励补助,使用电站受益资金对
无劳动能力贫困户按程序进行奖补等。2019—2020年,累计下拨到各乡镇2337.72万元。其
中,2019年下拨97.02万元、2020年下拨2240.7万元,帮扶贫困户5930户。截至2020年,会
泽县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共开发道路维护员、保洁员、生态护林员等光伏扶贫公益岗位2272
个,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临时务工人员559个,吸纳贫困人口就业2831人。
第六节 扶贫车间
一 扶贫车间认定
2018年5月,省级相关部门出台进一步加强就业扶贫的通知,启动实施就业扶贫车
间项目。曲靖市通过鼓励轻工电子服装等加工、手工编织、旅游产品、农特产品加工、
种植养殖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等经济组织或个人作为经营主体,利用乡镇、村集体闲
置土地房屋或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等场地建设适合分散加工的产品生产车间或生产
加工点,促进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实现灵活就业或居家就业。县(市、区)城区或工业
园区内企业吸纳规定数量的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属于就业扶贫车间范畴。是年11月,
曲靖市将扶贫车间建设作为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制发《关于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和就
业扶贫车间有关事宜的通知》,市县乡分级成立扶贫车间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进扶贫
车间建设。同年,全市各乡镇(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结合“种、养、贸、游、
工”等产业因地制宜、统筹谋划、多点发力,利用乡镇、村集体提供闲置集体土地、
旧学校、村(社)旧办公楼、闲置公有房屋、仓库等空闲场所,降低企业入驻成本的
同时增加村集体收入。鼓励服装、编织、手工艺品制作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按照“宜建则
建”“宜改则改”“宜租则租”的原则,对乡镇或村集体提供的闲置资源进行改造,引
导、鼓励企业把扶贫车间建在村头、岗位设在门口,实现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组
织动员适合分散式、家庭手工业生产的企业(如手套缝制、包装类)将加工原料发到农
户家中,使无法外出就业的贫困劳动者在家从事来料加工,实现居家就业。当年,会泽
县引进会泽爽身服饰有限公司到农村或搬迁安置点开设“扶贫车间”,该公司投资1.5亿
元在会泽建成年产50万件(套)服装(含鞋类)生产扶贫车间,有效带动500名搬迁贫
困劳动力实现就业;罗平县鲁布革乡充分发挥布依族、苗族群众的少数民族乡镇优势,
利用“最巧绣娘”李文秀的示范带头作用,率先成立罗平文秀布依刺绣产业合作社,吸
纳社员118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6人,在合作社稳定从事刺绣的绣娘平均每个月能获得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