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1 - 曲靖市扶贫志(1978-2020)
P. 491
第八章 易地扶贫搬迁
五 公共卫生
(一)医疗卫生
2015年前,全市搬迁安置的规模不大,统筹易地搬迁安置区域内医疗和公共卫生服
务资源,主要依托原有服务机构就近就便解决搬迁群众就医问题。全市有9个安置点投
资41万元,改扩建卫生室9所,建盖医用房550平方米。如2002年,投资19万元,改扩建
卫生室4所,建盖医用房240平方米。
2016—2020年,全市同步规划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依托新建的和
周边原有的卫生服务机构,按照行业标准和服务规模,配齐配足医疗设施和医务人员,
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保障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医。严格落实健康扶贫政策,
为搬迁群众提供价廉、质优、便捷的医疗服务,条件具备的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统
筹做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登记、转移接续等工作,实行清单管理,做到“应保尽
保”。对搬迁群众落实有关医疗保障待遇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做到基本医保、大病
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落实易地搬迁群众基本公共卫生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到
“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不断提升搬迁群众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满足群众
就近就医需求。全市易地搬迁安置点共完成新建卫生服务中心2座,建盖医用房5335平
方米;新建卫生服务站(所)131个,建盖医用房2万余平方米。改扩建县级人民医院
(中医院)1座,增设床位780床,服务19.36万名群众医疗保健需要。会泽县安置区新建
卫生服务中心2座,建盖医用房5335平方米;新建卫生服务站(所)86个,建盖医用房
1.2万平方米;改扩建县级人民医院(中医院)1座,增设床位780床,满足10.28万名搬
迁群众就医需求。
(二)环境卫生
2015年前,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对环境卫生建设没有具体要求。2016—2020年,对
安置区环境卫生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加强垃圾、公厕、污水等公共卫生设施建设;优化
环境,健全垃圾、污水处理体系,提升群众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在组织实施中,
一方面加强垃圾、公厕、污水收集处理等设施设备的建设,在安置点内合理布局污水管
网,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垃圾收集清运设施,有条件的配建处理设施,做到雨污分流,
确保安置点生产生活垃圾、污水(雨水)得到妥善收集、处理达标;推动农村家庭改
厕,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建设。另一方面提高群众保护、优化、美化环境的意识,
建立运行维护保洁长效机制,配备环卫保洁人员,做到功能实用、管理到位、卫生干
净、环境整洁、绿化美化,助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战略。2016年,全市的安置区
新建公厕367座1.83万平方米。至2020年,全市易地搬迁安置区扩建污水处理厂1座,新
增日处理污水2万立方米;新建污水处理站35个、处理池158个、公厕596座2.68万平方
米、化粪池722个;新建日生活垃圾处理360吨的处理厂1座,新建垃圾处理(中转)站
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