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84 - 曲靖市扶贫志(1978-2020)
P. 784
(1978—2020)
精准组织实施 在危房改造、产业、就业、教育、易地搬迁、健康等各类扶贫入库
项目的实施中,推行项目实施“三级责任制”,每一个项目县、乡(镇、街道)、社区
三级各有一位责任人,工作不落实的,当年年度考核确定为不称职(不合格)等次,同
时严肃追责问责。创新设立百日会战奖、百日攻坚奖、百日冲刺奖三个奖,开展支部争
先进、干部争标兵、群众争积分“三争活动”,县委、县政府给予获奖者精神奖励和一
定物质奖励。2019年,县委、县政府对脱贫攻坚中实干苦干、成绩突出的195名事业单
位工作人员、8家事业单位集体进行专项奖励。建立爱心超市,群众通过开展人居环境
提升工作、参加村集体活动获得积分到爱心超市换购奖励物品。建立脱贫攻坚大督查机
制,既督查“人”也督查“事”,督查队员常驻乡(镇、街道),每月对所有乡(镇、
街道)、村(社区)、行业扶贫部门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一轮全覆盖、地毯式督查。
(三)效果显现
2014—2019年,富源县全县生产总值从134.5亿元增加到219.8亿元,地方公共财政
预算收入从8.31亿元增加到13.1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从108.1亿元增加到155亿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5126元增加到37677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36.6
亿元增加到65.5亿元。截至2019年底,全县8个贫困乡(镇、街道)、130个贫困村(社
区)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6.1%下降至0.12%,25619户111423个贫困人口
中已脱贫25391户110598人,剩余228户825人未脱贫,成为全省第二批脱贫摘帽的33个
县(市、区)之一。
发展特色产业,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产业发
展的组织化程度。2019年,全县共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97个,带动21466户贫困户
发展烤烟、魔芋、辣椒、黑包谷、黄桃等产业5.48万亩,养殖大河乌猪1.36万头、肉牛
3287头,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转移输出与岗位开发相结合,提升转移就业的组织化
程度,引进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开办扶贫工厂,多渠道促进贫困劳动力增收。截至2019
年底,全县分类别发放外出就业交通补助700余万元,转移输出34606人次、年人均工
资约3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4267个、年人均工资1.5万元,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位1580
个、年人均工资6000元。聘用符合条件的575个贫困劳动力为生态护林员,年人均工资
8000元。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8512元增加到2019年的13596元。
全县围绕住房、医疗、养老、教育四大脱贫基础保障,完成贫困户改造危房15548
户,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18个,搬迁1330户5894个贫困人口,让贫困群众住上安
居房。大力补齐医疗卫生短板,大幅度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
贫。2019年,贫困人口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贫困人口门诊就诊16万人次、费用674
万元、报销333万元,28种特慢病门诊就诊7893人次、费用436万元、报销365万元,住
院3.56万人次、费用1.5亿元、报销1.1亿元,医疗救助23001人次,救助资金533万元。兜
住社会保障底线,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2019年,符合参保条件的贫困人口养老保险
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