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0 - 曲靖市扶贫志(1978-2020)
P. 790
(1978—2020)
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贫困户地
区推进特色产业扶贫基地建设。至2020年,累计投入资金10.3亿元,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2567个,其中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60个。建成以生猪为重点的畜
牧产业扶贫基地569个,以加工型马铃薯、蔬菜、中药材、林果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业产
业扶贫基地785片25万亩,带动全市发展扶贫产业57万亩。实现特色产业和新型农业经
营主体带动对4.3万户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贫困户全覆盖,户均增收2300余元。通过土地
流转、劳务用工、订单生产、委托代管、资产收益等方式,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
困户建立利益共同体,构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增收利益联结机制,基本实现每户
贫困户都有1个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健全农产品定向直供直销机制,组织贫困
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农特产品直供超市、农贸市场、机关食堂、学校、医院等,使
“小农户”和“大市场”有机联结。全面推行“一证、一册、四协议”,明确贫困户
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的地位及利益份额,确保贫困户成为最大、最终、最广泛的受益
者。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发展规模和带动增收效果实行财政奖补和贷款贴息,激发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贫益贫积极性。海岱镇通过整合50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投入到刺
梨加工厂入股分红,贫困户户均增收3100元;通过发展刺梨产业,2.5万群众人均增收
4000元以上,贫困户退耕还林种刺梨,户均增收5500余元;流转土地收取地租,户均
增收2000元。
产业园区建设 充分发挥农业资源和生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围绕打造“一流绿色食
品”品牌的目标,支持社会能人在贫困村建设特色经济作物示范基地和特色产业园区,
打造热水格依葡萄、热水响宗蔬菜、落水瑞硐中药材、龙场五里苹果、板桥永安田园综
合体、宝山海西玫瑰、东山恰德蓝莓等一批产业园区,搭建贫困户就业平台,促进贫困
户务工脱贫;围绕“园区建设、工业加工”主线,引进德康、新希望、云淀、德和等一
批大集团,培育领军企业,建设生物产业园、火腿产业园、中药材产业园,促进全产业
链提质增效。
产业发展路径 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集中连片基地+订单+贫困户”模式,所有
贫困村和有20户以上贫困户的非贫困村均发展1个以上产业扶贫基地,带动全村70%以
上贫困人口。产业扶贫基地长短结合、集中连片、订单生产、产销衔接。实施主体以村
级集体主导的合作社为主,或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人大户合作共建,具体规模和布
局综合考虑贫困户户数、人口集中程度,因地制宜确定,优先聘用贫困户参与务工。针
对没有劳动能力或者产业发展能力不足的贫困户,精选一批市内经营状况良好、市场前
景广阔、产业发展带动能力强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确保本金安全、风险有效管控的
前提下,将产业扶贫资金投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议期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年按
经营实际支付收益,其中80%用于入股贫困户分红,20%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采取乡
村旅游带动模式,以杨柳、西泽、普立、东山、来宾等旅游资源丰富区域为重点,引导
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