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3 - 曲靖市扶贫志(1978-2020)
P. 793
第十四章 典型选介
产业发展模式 针对投入不足和技术缺乏的贫困户,采用“生产物资+技术服务+
订单”直接帮扶模式,提供良种、肥料、薄膜等农用物资和技术指导的方式,带动发
展生产实现增收。截至2019年,全市累计帮扶贫困户3.4万户发展生产,实现户均增收
2800元。宝山镇得马田村针对脱贫产业分散、管理难的问题,采用“合作社+贫困户+基
地” 返租倒包模式,由合作社统一规模流转土地、统一划线理墒、统一供应种苗、统一
提供技术指导、统一负责产品回收、贫困户分户分片承包经营,带动全村106户贫困户
户均种植1亩当归或党参,销售收入扣除必要的管理费用后全部归贫困户,实现户均增
收3700元。板桥街道板桥社区采用“党支部+贫困户+基地”股份合作模式,以社区党总
支为引导,采取能人带动形式,建设蓝莓、车厘子等特色产业基地1000余亩,带动全村
22户7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以产业扶贫资金作为贫困户入股资金,参与发展获得分红,
户均获得分红收入780元。乐丰乡采用“龙头企业+资产租赁+贫困户”资产收益扶贫模
式,整合产业扶贫资金和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800万元,在店子村集中规划建设14个
年出栏肥猪千头以上的养殖小区,租赁给宣威德康生猪养殖有限公司经营,每个养殖小
区获得7.5万元的租金收入,其中2.5万元用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剩下5万元差异化分配
给未脱贫户,户均获得收益396元,实现对整乡贫困户全覆盖。
科技措施 2015—2020年,全市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
132万亩,农田道路通畅率达45%,年均增2%;建成喷滴灌设施11.7万亩,年均增18%;
温棚栽培9.8万亩,年均增13%;年推广机耕机耙165万亩,玉米、马铃薯机收机播3万
亩,机喷机防50万亩,无人机飞防2万亩,全市农机总动力达81.5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
机械化综合机械化率达52%。集成推广玉米“六推三控三提高”、马铃薯“高垄双行、
大垄单行”、无公害经作栽培、生猪“八改五统一四配套”等集成技术,科技覆盖率达
98%。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12.8万亩,马铃薯绿色基地10万亩,无公害生猪养殖小区
95个,新增“三品一标”认证14个,其中绿色12个、有机转换2个。建成年产10万吨的
生物有机肥厂,扩大生物有机肥使用量,推广使用降解膜30吨,回收残膜9800吨,降低
土壤残膜污染;年绿肥种植48万亩,推进秸秆还田、禽畜粪便还田,提高耕地质量,减
少化肥用量;推广昆虫性诱剂、黄板、蓝板、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技术36万亩,开展病虫
害统防统治60万亩,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年均分别降低3%、5%,加快化学农业向生
态农业转变步伐。
产业助推脱贫 2014—2019年,全市产业发展带动脱贫103621人,占脱贫人口的
68%。通过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全市4.3万户14.7万人贫困人口实现稳步增收,农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底的6608元增长到2019年底的13397元,年均增长幅度为12.5%。
2019年,全市356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总量达到4700万元左右,贫困村中最高的
达55.3万元,非贫困村(社区)中最高的达480万元,基本消除“空壳村”。其中,得禄
乡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的原则,多层次、多
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