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7 - 曲靖市扶贫志(1978-2020)
P. 267
第三章 区域性整体扶贫
多依河、万峰湖等风景区,结合布依族、苗族民俗风情发展旅游业;师宗县高良壮族苗
族瑶族乡新安瑶族村建成科技楼,组织学习应用农业科技,发展黄姜产业,2004年人均
纯收入达1400余元;会泽县新街回族乡发展冻精改良优质肉牛,2005年由省级财政安排
80万元购入302头母牛,启动全省首家“周转牛”试验基地示范工作;麒麟区红土墙彝
族村围绕民族团结示范村创建,安排170户农户种植500亩甜脆玉米、97户农户建186个
大棚种植香菇,2005年仅此两项总收入就达150万元。
“十五”期间(2001—2005年),针对民族地区、山区、贫困地区三位一体的实
际状况,确定民族贫困户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房住、有电用、适龄儿童有学上
“六有”基本发展目标,通过综合扶贫开发使民族贫困户不掉队,缩小整体发展差距,
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为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共投入扶贫资金7480万
元,为民族地区建成基本农田5.5万亩;修建乡村和村际道路496千米,解决7.3万人行
路难问题;铺设引水管道482千米,建水池(窖)5018个,解决6.2万人、6万头牲畜饮
水困难;架设输电线路130千米,解决79个村组1.4万人用电问题;修建村小校舍6717平
方米,解决1404人上学难问题;新建村卫生室5所,建沼气池3631口,改造特困户茅草
房3700户;解决民族地区11.8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改善少数民族生活条件,组织实
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总投资2698.9万元,涉及3个县6个民族乡,即师宗县龙庆彝族壮
族乡、五龙壮族乡、高良壮族瑶族苗族乡,罗平县旧屋基彝族乡、长底布依族乡,富源
县古敢水族乡,313户1381人受益。为改善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完成生态治理人工造林
7800亩,封山育林22025亩,建设排灌9538.7米,机耕道3237米,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
条件明显改善。
四 合力扶贫攻坚
2006年以后,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把民族地区124个村委会纳入全市新农村
建设盘子,在民族地区投入资金4亿余元合力扶贫攻坚。2006—2007年,全市选择40个
民族村委会开展“三村四化”建设,每村投入资金40万元,涌现出富源县古敢水族乡洒
交凼村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等典型,获“全国文明村”称号。2007—2009年,全市选择
民族地区76个村委会实施“千村扶贫、百村整村推进”工程,每村投入资金400万元,
受益人口21.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0.5万人。2008—2009年,全市选择民族地区条件较
好的2个村委会实施高起点、高标准的“小康示范村”建设,每村投入资金600万元。富
源县老厂乡拖竹彝族村投资6465万元,在完成村庄建设基础上建成农民别墅新区,配套
建设文化广场、活动中心、农贸市场和农民小区一条街,依托煤炭资源加快产业培植,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走出以工哺农的新路子。2009—2010年,以“整村推进”促进“整
乡推进”,民族地区6个村委会受益,基础设施条件极大改善。罗平县长底布依族乡率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