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8 - 曲靖市扶贫志(1978-2020)
P. 228
(1978—2020)
算;对农村饮水安全开展拉网式无死角全覆盖的大排查大整改以及大督战,农村饮水安
全得到巩固提升。
二 投入机制
1986—1990年(“七五”期间),全区主要是落实调减合同订购粮、农业税及各
种税收减免、专供扶贫物资的优惠政策。5年间,全区投入各项扶贫资金7200万元(其
中,地区财政投入1500万元,县级财政投入5700万元),调减合同订购粮6469万千克,
减免农业税3820万千克,减免各种税收940万元,专供扶贫化肥2.49万吨,钢材2927吨,
柴油526吨,汽车22辆。
1991—1995年(“八五”期间),全区继续执行调减国家定购粮任务等优惠政策,
同时以“种植、养殖、加工”为重点,贫困地区农田水利、电力、公路建设和扶持乡镇
企业发展方面的财政投入、信贷资金投入持续增加,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变,
建成一批集中连片的经济林木等特色产业商品基地,帮助大批贫困群众基本解决温饱问
题。“八五”期间,全区投入各级各类扶贫资金1.14亿元(其中,中央支援不发达地区
发展资金950万元、库区扶贫资金1100万元、贴息贷款5211万元,省级财政扶贫资金250
万元,省老区贴息贷款820万元,地级财政扶贫资金1930万元,县级财政扶贫资金1090
万元),调减合同订购粮951万千克,专供扶贫化肥8955吨、扶贫钢材555吨、扶贫柴油
116吨、扶贫汽车4辆、地膜788吨。
1996—2000年(“九五”期间),全市(区)扶贫资金主要投向37个攻坚乡、100
个攻坚村,项目总投资3.3亿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1235万元(省级8250万元、市级
6742.5万元、县级6242.5万元)、群众自筹11765万元。具体标准为每年每乡安排资金50
万元,市(地区)、县各配套安排12.5万元;市(地区)重点扶持100个攻坚村公所(办
事处),每个村(办)地区每年安排资金10万元,县(市)配套安排5万元。
2001—2005年(“十五”期间),全市共投入各级各类财政扶贫资金3.5亿元,主
要用于实施民族特困乡、重点扶持村、温饱村、安居工程建设和易地扶贫搬迁、科技
扶贫。其中,民族特困乡建设以省级投入为主(2001年,宣威市阿都乡省级投入400万
元;2003年,富源县古敢乡省级投入200万元);重点扶持村、温饱村主要通过财政扶
贫资金投入和群众自筹,实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实施安居工程主
要是针对全市居住在茅草房、破旧、简易、危房的特困群众实行有计划地建设,每户由
财政补助资金3000元;科技扶贫主要是举办各类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术培训,全
部由财政投入。2002—2005年,全市投资3680万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8410人。同时,
全市把农村小额信贷扶贫作为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在95个乡镇1078个村委会开展
小额信贷扶贫,累计借款3.7亿元,17万户贫困户获贷,有力促进农民增收。
2006—2010年(“十一五”期间),扶贫资金投入除了省、市县级财政投入外,
102